打脸,赤裸裸的打脸。回想起今年一月份时,我曾对春节档电影期待值进行排名,其中《唐人街探案3》位列第一,而《你好,李焕英》仅排在第五。我当时的预测依据是,喜剧+催泪+小品演员出品的组合,似乎具备了烂片的所有要素,从历史角度看,《李焕英》的扑街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结果却像两记重拳狠狠抽在我脸上,《你好,李焕英》豆瓣开分8.1,一周过去稳定在8.2分。这是什么水平?《流浪地球》7.8分,《唐人街探案1》7.7分。可以说,这个分数是许多导演一辈子难以企及的。
我从未想过,贾玲,一个初涉电影圈的新人导演,竟然能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档里成为领头羊。对于《唐人街探案3》来说,尽管票房成绩斐然,但我认为这仍是一部失败的电影。春节档是国内票房爆发力最强的一个档期,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资本裹挟的。在这个档期里,观众往往不是想看什么电影,而是能看什么电影。拥有庞大资金与宣发能力的电影,自然能吸引第一批观众。
《唐人街探案3》首日便以37.5%的排片量一枝独秀,七部电影中,它一部片子就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排片量,且多是黄金时段。这就造成了一种情况,当一家人开开心心去电影院看电影时,如果想看《人潮汹涌》或《侍神令》,可能发现这些电影要么深夜才有排片,要么一天只有三场,都已放映完毕。到最后,观众没得选,很多人看《唐人街探案3》并非出于真心喜欢,而是因为别无选择。
但《你好,李焕英》凭借观众的良好口碑和更高的上座率,成功逆袭。仅仅上映四天,就凭借更低的排片率,取得了比《唐人街探案3》更高的单日票房。我觉得许多观众和我一样,原本可能将《唐人街探案3》当作主菜,而将《你好,李焕英》等其他电影视为饭后甜点。但没想到,甜点竟然抢了主菜的风头。可以说,《你好,李焕英》的成功,不仅是贾玲的胜利,也是观众的胜利。因为观众用真金白银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真理:口碑为王,质量当道。良币驱逐劣币,正如《流浪地球》和《你好,李焕英》所展示的那样。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导演的初心。贾玲并不是为了当导演而去拍这部电影,而是因为她想把母亲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相比于有些就奔着赚钱去的导演,贾玲更像是抱着一种“不亏就行”的心态,因为她只想把自己心心念念的故事给拍出来。虽然电影拍摄手法上,《唐人街探案3》完全胜过《你好,李焕英》,但观影体验上,《唐人街探案3》却远不如《你好,李焕英》。观看结尾回忆反转的部分,虽然理智上知道这部分的几个桥段是割裂的,但生理上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泪腺,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
反观《唐人街探案3》,越看越觉得陈思诚在把观众当韭菜,硬广植入,网剧客串,续作彩蛋,整部电影看下来就俩字——圈钱,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观众能下一次买票,都是为了激发观众内心的好奇欲。而《你好,李焕英》从头看到尾,啥都没有,只有贾玲的真诚。作为改编自真实经历的电影,贾玲无疑投入了最真挚的情感。正如岳云鹏点评《你好,李焕英》小品时说的:“好的作品,它没有在挠你,没有在抓你,它就是慢慢地刺你的心。”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是中国电影人的悲哀。贾玲,一个没有导演经验,甚至不是专业电影演员的小品选手,竟然在第一次出手就拿下了中国最重要档期里的口碑冠军,甚至极有可能成为票房冠军。这无异于,一位篮球选手在休赛季参加了足球比赛,却意外捧杯夺冠,这难道不是在打所有足球选手的脸吗?
也许会有人说,今年春节档,国内几位大导如张艺谋、冯小刚、姜文等等都没有作品上映,所以竞争并不激烈。对此,我想说,难道足球还要派最顶尖的选手才能打败一位篮球选手吗?当你在用这个理由反驳的时候,就已经承认了失败。
看到贾玲的成功,有时我会在想,到底什么是电影?有人说电影是影像的艺术,有人说电影是文字的具现化,但在我看来,电影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才是电影的核心。贾玲为什么成功?因为这个故事她早已打磨了二十年,从19岁开始,到如今的38岁,《你好,李焕英》的剧本,在四年前她就用小品初做尝试,再经过四年的修补,最后呈现给了观众。反观现在那些国内的专业电影导演,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们专注于特效、长镜头、反转、多线叙述,他们想把画面拍得更炫,把剧情拍得更烧脑,把电影拍得更高级。但在我看来,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因为只有在好的剧本衬托下,这些才能起到正向作用,不然只会喧宾夺主。
最后,我想说一个故事。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在1960年自己34岁的时候就发布了自己的长篇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小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并荣获普利策奖。但是就在大家都对这位文坛新星充满期待的时候,她却在其后的五十年里,再没有出版过任何一部小说。据说有人特地为此去问哈珀·李,她回答说:“我已经写了我一生中最想写的故事。”对于贾玲来说,也许她已经完成了她一生中最想讲的故事,让我们期待她未来的作品,但同时,也请尊重她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选择,让贾玲,永远做一个贾玲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融钰四海(武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李焕英的成功,把中国电影人的脸打得通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