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消费者怎么才能不被耍|财经辣评

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消费者怎么才能不被耍|财经辣评

钦姝燕 2024-11-07 未命名 16 次浏览 0个评论

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消费者怎么才能不被耍|财经辣评

标题:“良品铺子被疑配料表造假”:警惕网红食品的“真材实料”危机

近日,“打假博主曝光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一事在市场掀起波澜。11月4日,武汉东西湖区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事良品铺子立案调查。

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消费者怎么才能不被耍|财经辣评

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涉及湖北良品铺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委托生产的“酸辣粉未检测出红薯淀粉”及“桂香坚果藕粉检测出木薯基因”等问题。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立案并展开调查。尽管良品铺子关联上市公司表示本年度的多批次送检中各指标均合格,但公众对食品成分真实性的质疑并未平息。

指标合格与成分真实并非完全划等号。即使这次举报未必属实,但打假博主们的耐心调查和检举行为本身就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意味。对于主流品牌来说,更应拥有超越普通品牌的质量定力和抗风险能力。然而,休闲食品作为一个“特殊”的细分门类,其丰富的添加剂混搭与替换空间令人担忧。

在网红食品层出不穷的当下,每一款产品的真实成分是否都符合国家标准,是否存在鱼目混珠的情况,监管是否能够有效覆盖,都是值得质疑的问题。不少企业为了口味“创新”和追求快速利润,往往忽略了食品的真实成分,这也导致了近年来零食、咖啡、茶饮等领域频发的名不副实危机。

虽然大牌企业的网点众多、市场存在感强、产品丰富多元,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侥幸心理,但网络的打假人始终存在,时刻提醒消费者保持警觉。消费者对食品真实性的忽视只会加剧企业的低诚信度。

正常情况下,大企业的造假风险应远高于小企业。若此次举报属实,这不仅是单个企业的问题,更应引发监管部门的深刻反思。监管部门不仅需关注传统卫生指标,还需加大力度,运用先进技术揭露名不符实、偷换概念的食品。虽然这会增加监管工作量,但却是维护公众信任不可或缺的一环。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编辑:詹淑真

转载请注明来自融钰四海(武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良品铺子配料表造假?消费者怎么才能不被耍|财经辣评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